Blog
化妝品新創品牌指南,上市備查流程與法規分類重點總整理!
April 10,2025

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投入化妝品創業的行列。從社群美妝品牌的崛起到客製化保養品的風潮,許多人以為只要有創意、有話題、有流量,就能打造出爆紅商品。但真正開始執行後你可能會發現——事情沒那麼簡單!流量可以快,但品牌經營絕不能草率。每一個細節都直接影響產品上市的速度與品牌未來的發展。別擔心,這篇文章會用清楚的方式,帶你一步步了解化妝品在上市前需要注意的大小事,幫助你安心踏出創業的第一步。
〈延伸閱讀:新手必看創業秘笈!品牌成功策略大揭密〉
〈延伸閱讀:化妝品代工關鍵指標!品牌端必懂的 ISO 22716 規範〉
簡單來說,化妝品的核心是「非治療性」,以清潔、美化與修飾外觀為目的,不具有醫療功效。以下為食藥署所公告的化妝品種類分類,涵蓋洗沐產品、香氛產品、保養品及牙齒與口腔用品等共14大類:
〈延伸閱讀:創馳化妝品代工策略,從設計到開發流程完整解析一次看〉
〈產品介紹:香氛產品代工、肌膚保養產品代工、肌膚清潔產品代工、家庭清潔產品代工〉
(法規資料來源—衛福部食藥署,如有變動仍須依照最新發布之公告規定辦理)
化妝品上市前,你該先準備什麼?
當你懷抱著打造自有品牌的夢想,可能腦海裡已經浮現出產品包裝與上市行銷的畫面。但在這一切實現之前,有幾項「看不見但最關鍵」的前置作業,絕對不能忽略,才能讓你的產品順利走進市場。成立公司
如果你想經營自己的化妝品品牌,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「成立公司」。根據台灣法規,品牌若要讓化妝品合法上市,必須具備合法公司登記。這不只是行政流程,還關係到未來化妝品平台登錄、產品標示是否合法等一連串後續作業。設定品牌定位與產品方向
在化妝品市場光有一個產品點子還不夠。你需要明確設定品牌的目標客群、調性與價值,再根據這些方向選擇適合的產品品項。此時,也建議你參考市場資料進行分析,才能制定出清晰的品牌策略,作為後續開發產品、設計包裝與規劃通路的基礎。初步了解法規與上市流程
建議在產品開發的早期,就先對化妝品相關法規與上市流程有基本認識。即使未來是由代工廠協助製造,品牌方依然需要掌握流程與理解自身責任,才能確保產品順利上架。在台灣,化妝品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(簡稱食藥署TFDA)負責,並訂有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及《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》等規範。〈延伸閱讀:新手必看創業秘笈!品牌成功策略大揭密〉
〈延伸閱讀:化妝品代工關鍵指標!品牌端必懂的 ISO 22716 規範〉
化妝品在法律上的定義與分類
你以為只有塗在臉上的保養品才算是化妝品嗎?其實,化妝品的範圍比你想像的還要廣。根據法規定義,只要是使用在人體外部、牙齒或口腔黏膜,用以潤澤髮膚、刺激嗅覺、改善體味、修飾容貌或清潔身體之製劑,大多都屬於化妝品。但如果該產品具有治療效果,或被其他法令認定為藥品,就不算在此範圍內。簡單來說,化妝品的核心是「非治療性」,以清潔、美化與修飾外觀為目的,不具有醫療功效。以下為食藥署所公告的化妝品種類分類,涵蓋洗沐產品、香氛產品、保養品及牙齒與口腔用品等共14大類:
種類 | 品目範圍 |
|
洗髮精、洗髮乳、洗髮霜、洗髮凝膠、洗髮粉、其他 |
|
洗面乳/霜/凝膠/泡沫/粉、卸粧油/乳/液、其他 |
|
沐浴油/乳/凝膠/泡沫/粉、浴鹽、其他 |
|
香皂、其他 |
|
頭髮滋養液、護髮乳/霜/凝膠/油、造型噴霧、定型髮霜、髮膠、髮蠟、髮油、潤髮劑、髮表著色劑、染髮劑、脫色及脫染劑、燙髮劑其他 |
|
化粧水、化粧用油、保養皮膚用乳液/霜/凝膠/油、剃鬍水/膏/泡沫、剃鬍後用化粧水、剃鬍後用面霜、護手乳/霜/凝膠/油、助曬乳/霜/凝膠/油、防曬乳/霜/凝膠/油、糊狀(泥膏狀)面膜、面膜、其他 |
|
香水、香膏、香粉、爽身粉、腋臭防止劑、其他 |
|
止汗劑、制臭劑、其他 |
|
唇膏、唇蜜、唇油、唇膜、其他 |
|
粉底液、粉底霜、粉膏、粉餅、蜜粉、臉部(不包含眼部)用彩粧品、定粧定色粉/劑、其他 |
|
眼霜、眼膠、眼影、眼線、眼部用卸粧油/乳、眼膜、睫毛膏、眉筆、眉粉、眉膏、眉膠、其他 |
|
指甲油、指甲油卸除液、指甲用乳/霜、其他 |
|
牙齒美白劑、牙齒美白牙膏 |
|
非藥用牙膏、非藥用漱口水 |
化妝品上市前要符合哪些法規與流程?
無論產品最終是販售於實體通路或電商平台,只要未符合現行法規規定,都可能面臨罰則,甚至被勒令下架或停業。因此,對品牌端而言,理解並確實執行化粧品上市前的法規流程,是確保產品順利上市、建立長遠經營基礎的第一步。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每個環節的重點:化妝品標示規定
化妝品標示不僅攸關行銷包裝,更是攸關產品是否合法販售的重要關鍵。根據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第7條規定,化妝品的最外包裝必須清楚標示以下項目:標示項目 | 注意事項 |
|
名稱要能清楚表達產品內容,不可誇大或暗示療效。 |
|
產品之應用的層面、範圍。 |
|
產品的使用方法,以及產品保管收存的方法。 |
|
依產品特性標示內容物淨重、容量或數量。 |
|
產品實際添加物資訊,使用 INCI 國際成分名稱或通用中文名稱,依含量多寡排序;如為特定用途化粧品,另外標示特定用途成分含量。 |
|
運用或使用產品時應關注留意的事項。 |
|
製造或輸入業者之名稱、營登地址及聯絡電話;若為進口產品,須加註原產地。 |
|
依習慣能辨明之方式標明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,或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,或有效期間及保存期限。 |
|
參照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規定,指鑑別特定批之數字、字母或符號組合。 |
|
依衛生福利部公告,成分、產品類別等規定,各別訂定之標示事項。 |
化妝品登錄平台登錄產品
食藥署依據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設立了「化粧品產品登錄平台」,規定只要是製造或輸入的化粧品,在供應、販售、贈送、公開陳列或提供試用之前,都必須完成產品登錄,才能合法上市販售。在實務操作上,登錄平台中的角色可分為兩種:- 責任業者即品牌端,負責販售產品的公司。須持有工商憑證 IC 卡,並負責申請帳號、登錄產品資料,同時確保包裝標示符合法規。
- 製造業者即代工廠,負責實際生產產品。通常會提供產品成分、原料與製造相關資料,協助品牌順利完成產品登錄流程。
製作PIF(產品資訊檔案)
PIF(Product Information File)產品資訊檔案是化妝品上市前需備妥的重要資料,其目的是確保產品安全性與資訊透明,雖然它不像登錄平台那樣公開操作,但卻是主管單位稽查時的重點。台灣將自以下時間分階段實施:- 113年7月1日起:特定用途化妝品。
- 114年7月1日起:嬰兒用、唇用、眼部及非藥用牙膏、漱口水之一般化粧品。
- 115年7月1日起:全面適用於所有一般化粧品。
創馳生技一站式代工服務,幫你從0到上市不迷路
創馳深知新創品牌在上市初期最容易遇到的痛點,從產品規劃、配方設計、生產製造到合法上市提供全面支援,我們的任務就是幫你避開地雷,讓你專注在品牌與市場的發展。創馳擁有多年香氛與化妝品代工經驗,對於品牌從無到有的歷程非常熟悉,我們的服務包括:產品企劃
協助釐清品牌定位與目標客群,從消費者視角出發,規劃產品差異化與風格調性,打造具故事性的品牌系列。依據需求客製開發專屬配方並提供樣品參考,確保產品貼近品牌形象。法規諮詢
創馳理解新品牌會遇到的每個關卡,並能預先針對配方、包裝與行銷內容進行法規把關。此外,我們熟悉各項法規流程,包含產品登錄、產品標示規範、PIF(產品資訊檔案)彙整等,協助你一次到位,不重工、不踩雷。嚴謹品管
創馳工廠通過ISO 22716化妝品優良製造規範(GMP)認證,確保每一件產品品質穩定、符合國際標準。無論你是想推出第一款產品,或打造完整系列,創馳都能成為你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。〈延伸閱讀:創馳化妝品代工策略,從設計到開發流程完整解析一次看〉
化妝品上市前的關鍵提醒與總結
根據創馳多年服務經驗,我們整理出新創品牌常見的幾項上市前錯誤,包括標示不清或誇大不實、PIF 資料不完整、產品登錄逾期等問題。以下為三大重點提醒:化妝品標示常見錯誤
- 誇大功能:如「減少落髮」、「刺激膠原蛋白增生」、「燃燒脂肪」等涉及影響生理機能或改變身體結構,屬違規詞句。
- 暗示療效:如「修復受損肌膚」、「消除黑眼圈」、「除疤」等涉及醫療效能之詞句,不符合化妝品標示規定。
- 誤導性包裝或宣稱:包裝暗示有藥效、醫療器材外觀,使用「醫藥級」、「零過敏」、「醫美等級」等標語,也會被視為不當標示。
化妝品登錄平台注意事項
- 登錄效期與展延:產品登錄效期為三年,到期前三個月內需辦理展延登錄;且若產品配方有變更,也必須重新辦理登錄。
- 未登錄上架會受罰:若產品未完成登錄即於市面上流通,不僅會受罰且可能按次開罰;如情節嚴重,甚至可能面臨停業處分。
- 代工製造與法規責任:即使產品是由代工廠協助製造,最終的法規責任仍由品牌方承擔。建議選擇合法、有經驗的代工夥伴,對方通常能提供登錄所需的資料與操作建議,讓流程更順利。
PIF實施注意事項
- PIF責任業者及存放:產品資訊檔案應由化粧品製造或輸入業者(品牌端)建置,並存放於化粧品包裝上標示之地址,確保可隨時提出供主管機關查核。
- PIF文件效期:自產品最後上市日之次日起,以書面或電子儲存方式至少保存五年,在銷售期間如產品有任何變更須隨時修正PIF檔案。
結語
在高度競爭的化妝品市場,只要從一開始就掌握正確流程、理解相關法規,就能省下往後修改的時間成本。對於剛起步的新創品牌而言,若有專業團隊協助規劃與把關,將能有效降低風險。在創馳,我們陪伴許多品牌一步步從概念發想到商品上架,整合產品開發與法規流程,提升上市效率與市場信賴度。你專注打造理想中的品牌形象,創馳負責讓它安全、穩定地走進市場。如果您有任何代工需求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。〈產品介紹:香氛產品代工、肌膚保養產品代工、肌膚清潔產品代工、家庭清潔產品代工〉
(法規資料來源—衛福部食藥署,如有變動仍須依照最新發布之公告規定辦理)